近期收聽了一檔音頻節目,前職業籃球運動員裏弗斯探討了誰是籃球聯賽中得分能力最強的選手。他提到勒布朗目前以累計進球數排在首位,不過許多球迷認為他的比賽作風並不似傳統型得分手。譬如科比以及喬丹那樣,在一對一對抗中能憑借個人技巧輕鬆得分,而勒布朗主要還是依靠身體素質和進行長時間鏖戰。
這件事讓我回想起上次和朋友們聚餐的情景,當時大家爭辯得非常激烈,彼此都漲紅了臉,聲音也越來越大,場麵一度十分火爆,氣氛緊張,大家情緒都有些激動,互相之間言辭也變得比較激烈,爭論的內容主要圍繞籃球運動員的表現展開,其中涉及到對詹姆斯和喬丹兩位傳奇球星的比較,有人質疑詹姆斯的得分能力,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征戰了20年的籃球生涯,相比之下,如果喬丹沒有去打棒球,也沒有提前結束訓練,那麽他現在的得分肯定會更加出色,小裏弗斯也補充了這個觀點,指出喬丹在40歲高齡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場均25分的得分效率,這證明了他的身體素質和競技狀態依然非常出色,如果他沒有在比賽中中途休息,那麽現在籃球界的得分排行榜前五的位置,他絕對是有能力競爭的。
但是杜蘭特的追隨者並不甘心,他們認為杜蘭特的得分手段比詹姆斯豐富,諸如拉開步子、遠距離出手這類技巧,詹姆斯則更擅長帶球過人得分。小裏弗斯直言不諱,聲稱杜蘭特的技能組合隻有詹姆斯的一半。盡管如此,詹姆斯的總得分確實比杜蘭特高出數以千計,原因是他的職業生涯更為漫長。
頗為有趣的是,當代年輕人觀看球賽時的看法與資深球迷存在顯著分歧。我在觀看短視頻時注意到,許多世紀之交出生的人認為得分王的評判標準應以效率為準,例如庫裏擅長遠投,字母哥依靠力量強攻,而喬丹的中距離投籃才是典範。不過近期NBA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喬丹的投籃命中率確實高於詹姆斯,盡管詹姆斯的總得分記錄得益於更長的職業生涯。
近期正值喬丹紀錄片五周年紀念,網絡上再次引發討論,探討他若未中斷籃球生涯,最終能取得怎樣的得分成就,詹姆斯雖然以總得分領跑,卻仍有聲音質疑他後期比賽風格趨於保守,認為其得分更多是依靠積累數據,而杜蘭特雖然飽受傷病困擾,但每次回歸賽場都能展現出高效表現,本賽季場均得分再次達到三十分
在我看來,當前得分王的評選標準顯得相當混亂。過去欣賞喬丹那種獨來獨往的進攻,如今球隊更注重團隊協作,得分手段也更加多樣化。例如東契奇既擅長個人得分,又具備出色的助攻能力,他是否應該被視為得分手?或許未來得分王的定義需要更新,不能單純以得分為唯一衡量標準!
你們說是嘛?